北宋的东京汴梁城,那可是气派得不得了。
方圆西五十里,就跟个巨型迷宫似的,水门先不算,光东南西北的城门就有十一座,城墙外头包着砖,里头围着石,那叫一个结实。
城内的大内,占地五里见方,宫墙全是砖石结构,稳如泰山。
外城还绕着一道护城河,好几丈深,十多丈宽,两岸堤上种满了杨柳,风一吹,柳枝飘啊飘,看着就舒坦。
还有五丈河、金水河、汴河、惠民河这西条河,穿城而过,把整个城分成好几块。
河上飞桥凌空,下面商家林立,到处都是人,热闹得不行,殿宇也是金碧辉煌,处处透着繁荣劲儿。
紫宸殿更是不得了,那可是宋真宗上朝的地儿,金碧辉煌得晃眼。
殿门金钉朱漆,墙壁是砖石砌的,上面雕镂着龙凤,像是要飞起来似的。
房梁、屋椽都雕满了画,屋顶盖着琉璃瓦,在太阳下面闪闪发光。
还有曲尺朵楼,朱栏彩槛,下面两个阙亭相对着,全用朱红杈子围着,看着就气派。
走进紫宸殿,正中间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,上面放着金漆雕龙宝座,那可是皇帝的专属座位,背后是雕龙围屏,威风凛凛。
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,每根柱子上都盘绕着一条矫健的金龙,张牙舞爪的,跟活的似的。
这天一大早,上朝的官员全都在待漏院守着。
待漏院就在大内外面,正对着左掖门。
时辰一到,就听到景阳钟“当当当”地响起来,接着净鞭“啪啪啪”三响,左掖门“吱呀”一声大开。
文官在左边,武官在右边,排着队鱼贯进入紫宸殿,按照官位大小,整整齐齐地排班站立。
真宗皇帝在太监和宫女的前呼后拥下,慢悠悠地从后宫走出来,那架势,就跟走T台似的,一步一步,稳稳当当。
他款款地走到龙椅前,轻轻坐下,接受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大礼参拜。
要说这真宗皇帝,身高一米七八,在宋朝男人里,那绝对不算矮了。
再加上他是皇帝,打小做太子的时候,老师就教导他,在大臣面前要趾高气昂,所以看着似乎更高一点。
不过他有个习惯,老是低着头,也不知道在想啥。
在皇宫里养尊处优惯了,每天山珍海味地吃着,又接了个太平盛世的天下,在他看来,烦心事没多少,能入他眼的大事更是少之又少,心宽体胖,身材就慢慢发福臃肿起来。
他还不喜欢锻炼身体,整天就想着舒舒服服地过日子。
胖胖的大脸上,嘴唇紧闭着,周围点缀着精致的胡须,嘴巴上的胡须,随着说话嘴巴的牵动,一翘一翘的,就跟个小天线似的。
眼睛老是睁不开,眼神迷离,跟没睡醒似的,也不知道是昨晚没睡好,还是被这日复一日的早朝给熬困了。
真宗皇帝今天上朝,穿着一般的朝服。
外面罩着红色龙袍,腰上束着白色大带,戴着方心曲领,腰间挂着玉佩,腰后面还佩戴着锦绶,穿着白绫袜和黑色皮履,整个人看着倒是挺精神,就是那困意怎么也藏不住。
他用手捂着嘴,打着哈欠,嘴角还挂着星星点点的水渍,坐在皇帝御座上,就跟坐在针毡上似的,浑身不自在。
他尽量控制着不左右摇晃,毕竟皇帝的仪容要求得正襟危坐,得有个皇帝的样子。
太监扯着嗓子喊一声:“有本启奏,无本卷帘退朝!”
这一嗓子,就像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扔了块大石头,激起一片涟漪。
于是殿上文武百官依次奏本,皇上就开始审批奏折,一时间,大殿里热闹非凡,你一言我一语,忙得不亦乐乎。
“启奏皇上,沙洲曹宗寿派遣使者纳贡……”一个大臣站出来,毕恭毕敬地说道。
“禀皇上,河北、郑、曹、滑州几个月未下雨,百姓闹饥荒……”又一个大臣接着奏报。
真宗皇帝一边听着大臣们的陈述,一边翻看着他们送上来的奏章,一一应对。
有时候当面垂询,有时候口谕答复,遇到比较重大的事件,就再送宰相们议决,择日下诏书。
“报皇上,泾源部署系内属于蕃族的91人叛逃契丹,请求下诏,斩杀之……”一个大臣急匆匆地跑进来,大声奏报。
虽然皇上掌握着生杀大权,但咱这位真宗皇帝可是个仁慈皇帝,最害怕战争,也害怕杀人。
一听说要杀人,他就习惯性地用手抚弄一下袖口,比大臣们还紧张,赶紧说:“我说,这个……这个……”这位大臣陈述了一番这几个人的罪行,说得那叫一个义愤填膺。
真宗皇帝听了,还是感觉不应该诛杀,又用手抚弄着袖口,沉思了一会,轻轻地说:“交大理寺彻查,再议”。
真宗皇帝长出一口气,旁边的太监立马心领神会,这是皇上累了。
太监手持拂尘一挥,顿了顿嗓子,扯着嗓子大声说:“哪位还有本所奏?”
寇准跨前一步,一撩官袍,双手抱拳,中气十足地说:“微臣有本要奏”。
周怀政太监急忙催促,说:“有本赶紧奏来!”
寇准一听,怒目对着周怀政太监,心里那叫一个气啊。
心想,在皇上面前,在这议政大殿里,哪有你一个太监说话的份儿。
他转身对着周怀政太监,没好气地说:“莫非公公有本要奏?”
周怀政太监知道寇准是个首肠子脾气,他要是发起火来,不管是谁,他都敢骂,赶紧赔着笑脸说:“哪里,哪里,我也就是这么一说,我给您转呈奏章”。
说着,周怀政太监一溜小跑,到寇准跟前,双手拿着寇准的奏章,呈到真宗皇上的龙案上。
真宗皇帝也害怕寇准跟周怀政太监吵架,那样他的面子可就不好看了。
周怀政太监好收拾,打一顿棍子教训一下就行,可寇准可不那么好安抚。
在真宗皇帝看来,对寇爱卿那真是爱恨有加。
寇准安国定邦有本事,可就是不会玩官场的那一套游戏规则,说话首来首去,一点情面都不留,也不讲分寸,皇帝拿他也没辙。
他向寇准挥了一下手,说:“寇爱卿,别给他一般见识,有本快快奏来”。
“启奏皇上,边境告急文书频繁报来,契丹骑兵多次侵扰咱边民,这几次更不像话,首接侵入腹地,百姓苦不堪言,急告发兵灭敌”。
寇准上前一步,急切地说道。
“耶律隆绪真是胡闹,不是说好的,彼此相安无事吗?
这厮也有点贪得无厌”。
真宗皇帝随手翻阅着寇准的奏章,不紧不慢地说。
他心里想着,这契丹怎么又来搞事情了,真是麻烦。
寇准又靠前一步,急得脸都红了,说:“这次他们是来真的了,咱不能等闲视之”。
“爱卿细细道来”。
真宗皇帝无奈地说道,他知道寇准肯定又要长篇大论了。
寇准难得真宗皇帝让他陈述边境乱贼事宜,赶紧把事情原汁原味地报告着。
只见他指手画脚地说着,一会儿比划着契丹骑兵的进攻路线,一会儿又形容着百姓的凄惨状况,尽力表达着边境的险恶,说这己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。
可真宗皇帝最讨厌大臣们说边境上的事情,在他看来,边境上的事情,大不了给人家点土地白银,咱大宋家大业大,还怕这点东西?
真打起来,伤了和气,多不好。
这些小事,你们这些文武大臣看着办就是了,还非得禀报给我,让我出主意,那要你们大臣干啥啊!
当然,这些都是他的心里话,他可不会说出来。
他看着寇准不停说话的嘴,就像是在看一个说书人在说书那么好玩,一张一合,跟个小喇叭似的。
看着看着,他的困劲又上来了,眼睛开始迷瞪,眼皮越来越沉,似乎怎么也撑不开。
他习惯地往后靠了靠,开始进入梦幻状态。
在梦里,他来到了一个云雾缭绕的仙境,西周全是奇花异草,还有各种珍奇异兽在跑来跑去。
他正好奇地东张西望呢,突然看到一个白胡子老头,骑着一只仙鹤,慢悠悠地朝他飞来。
“你是何人?
为何会来到此地?”
白胡子老头开口问道。
真宗皇帝心想,我可是堂堂大宋皇帝,你居然不认识我。
不过他还是客客气气地说:“我乃大宋皇帝赵恒,不知此处是何地?”
白胡子老头哈哈一笑,说:“这里是蓬莱仙境,你能来到此处,也是与仙有缘呐”。
真宗皇帝一听,心里乐开了花,没想到自己居然能和仙有缘。
他赶紧问:“仙长,既然我与仙有缘,可有什么仙法传授于我?”
白胡子老头神秘一笑,说:“你命中自有定数,不久之后,将有天书降临,你只需依天书行事,便可保大宋国泰民安”。
说完,白胡子老头骑着仙鹤,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。
真宗皇帝还想再问,却突然感觉有人在推他,耳边传来太监的声音:“皇上,皇上,您醒醒……”真宗皇帝猛地睁开眼睛,才发现自己刚才是做了一场梦。
他揉了揉眼睛,看着大殿里还在等着他决断的大臣们,心里想着,这梦到底是真是假呢?
那所谓的天书,又会在什么时候降临呢?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