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历2325年的某个黄昏,地球联邦科学院第三十六号熵素实验室像一颗溃烂的橘子。
夕阳透过穹顶的量子过滤膜,将淡紫色的光斑投射在林深的视网膜上,那些光斑正在蠕动——他知道这是上周在火星戴森云修复工程中感染的“熵流残留症”在发作。
他的手指划过悬浮在面前的熵流包裹,那东西像是被凝固的闪电与星云共同揉成的琥珀,表面浮动着类似血管的磷光脉络。
包裹核心封存着一块巴掌大的灰白色珊瑚礁,但若用四维相位显微镜观察,会发现每平方微米内都蜷缩着超过十亿个意识体的拓扑结构——那是另一个地球的残骸,一个在1999年因核战争坍缩成记忆珊瑚的平行世界。
“警告,核心熵值突破希格斯阈值。”
实验室的AI突然用葬礼司仪般的腔调播报,林深左手小指上的神经接口戒指骤然发烫。
他来不及缩回手,那片珊瑚礁突然迸发出一串频率接近ω-3脑波的脉冲,像是有人把整个防空洞的尖叫声压进一根缝衣针。
他的视界开始分裂。
左侧眼球仍看到实验室的景象:熵流包裹的血管状脉络疯狂抽搐,将防护舱内壁灼烧出焦黑的克罗内克曲线;右侧眼球却被拖进某个潮湿阴暗的空间,鼻端嗅到九十年代防空洞特有的霉味与铁锈气息。
一个穿褪色牛仔背带裤的少女背对他跪在地上,老式收音机的旋钮在她掌心吱呀转动,杂音中混着断续的俄语广播:“……所有加盟共和国请注意……这不是演习……”“沈河。”
这个名字从林深喉间溢出时,他自己都愣住了。
那些不属于他的记忆如热刀切入黄油:少女后颈第七节脊椎处有块蝶形胎记,她总爱把圆珠笔夹在右耳上方,收音机调频旋钮的阻尼感比莫斯科冬夜还要滞重……熵流包裹突然炸开成一片二维平面,所有颜色坍缩成克莱因蓝的奇点。
林深感觉自己的海马体正在被无数记忆珊瑚的枝杈刺穿,那些枝杈上挂着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碎片——1999年12月31日23点47分,西伯利亚荒原上数千枚洲际导弹同时解除保险的机械锁咔嗒声;少女沈河用铅笔在防空洞墙壁上刻下的拓扑公式,其变量竟指向2325年的火星坐
最新评论